[政府] 对于海外的华人华侨,中国永远是你们温馨的娘家 ZGZL May 10, 2020 [政府] 对于海外的华人华侨,中国永远是你们温馨的娘家2020-05-10T18:47:02+00:00 中国华侨华人政策, 华人回归 7 CMTS ZGZL last reply @ May 10, 2020 对于海外的华人华侨,中国永远是你们温馨的娘家 这是多么温暖人心的话语,这绝对是中国政府高层的心里话,都是炎黄子孙 Related Posts [Xi] 习近平谈华侨 [Holland] [17万华侨华人] 荷兰大使: 保护好在荷兰的华侨华人和留学生是大使馆工作的重中之重 [Australia] 澳洲华人 (121万):排华情绪一触即发
https://news.sina.cn/2016-09-29/detail-ifxwmamz0022338.d.html
晚上好!
昨天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再过几天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以及海外华人华侨都要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6周年!在此,我要向所有马来西亚的华人华侨送上我最诚挚的节日问候!
俗话说,“亲望亲好”。我们真诚希望生活在马来西亚这片美丽国土上的华人华侨,生活愉快,事业有成,与友族和睦相处。我再次重申,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延续多少代,对于海外的华人华侨,中国永远是你们温馨的娘家!
我再次重申,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延续多少代,对于海外的华人华侨,中国永远是你们温馨的娘家!
我再次重申,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延续多少代,对于海外的华人华侨,中国永远是你们温馨的娘家!
我再次重申,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延续多少代,对于海外的华人华侨,中国永远是你们温馨的娘家!
https://www.fmprc.gov.cn/web/dszlsjt_673036/t1302564.shtml
中国已推3类“华裔卡”政策
源于海外华人对畅通归国途径的强烈需求,海内外对“华裔卡”的关注热度一直居高不下。近日,一份中国智库的人才战略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除再次肯定海外华人对中国人才战略的意义之外,还强调了中国政府已推出三种类似“华裔卡”的政策,但是大多数海外华人并不知晓这一情况。当下,如何降低海外人才留华的制度门槛是中国海外招才引智的当务之急,就此,包括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在内的大陆政界人士建议——“我们应该以邻居为镜子,向印度等国取经,学习他们如何招纳海外华人人才。”
智库报告再提“华裔卡”政策
近日,中国全球化智库(CCG)发布了《区域人才蓝皮书2017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CCG承担了多项中国政府的研究课题,跟官方联繫紧密,也是大陆为数不多的一直提倡政府应该出台“华裔卡”政策的智库机构。
CCG主导的此次人才报告再次提及了海外华人关注的“华裔卡”问题。报告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海外华人群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今,他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群体,依然有巨大的智力资源可以挖掘。在海外人才的引进过程中,海外华人群体具有特色地位。目前海外华人华侨的数量高达6000多万,其中专业人士群体接近400万人左右,行业分佈以教育、金融、高新技术等为主,这些专业人士是中国在海外庞大的人才库,是中国海外招才引智的潜在重点对象。
目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不再满足于国内13亿人的智慧,而是将目光投向全球。因此,降低海外人才留华的制度门槛,是当务之急。CCG称,华人华侨是中国引智工程的核心和重要载体。以最具创新活力的地理坐标北京中关村为例,截止2014年底,中关村国际人才数量比例仅仅为0.56%,并且吸引的外国人才中,吸纳最多的是仍然是海外华人华侨,这一占比达到了惊人的74.86%。
《侨报》记者也曾採访多个侨领和海外华人群体,海外华人群体对畅通归国途径的需求十分强烈。多个机构、团体,甚至个人都一直积极奔走建议。CCG报告比对了全球多个国家的国际人才战略后,倡议中国也要降低海外华人归国的门槛。
比如,印度就推出“印度裔”(PIO)计划以及“印度海外公民证”(OCI)计划。根据印度官方数据,仅在2010年,印度就发放了400万张“海外印度公民证”和700万张“印度裔卡”,极大地促进了海外印度人才的迴流与环流。另外,欧盟也出台了蓝卡计划,与美国的绿卡制度相抗衡,目的在于大量吸引欧洲技术移民回欧工作;韩国于2012年1月1日正式承认双重国籍,试图吸引海外的韩国裔人才回国工作。
“印度发了印度裔卡,四代印度裔都可以随时回到印度不用办签证,这很方便。”CCG主任、国际人才蓝皮书主编王辉耀解读报告时表示,现在世界都在抢人才,中国也应该把全球优秀人才吸引过来,比如建立类似印度的“华裔卡”制度,让华人华侨随时能迴流环流,给他们一个畅通的渠道,设立包括海外华人在内的“人才银行”,让国家能随时随地从“人才银行”中取才。
中国已推三种类“华裔卡”政策
CCG智库主任王辉耀接受《侨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今年8月,在发布人才报告之前,他刚刚出席了有国侨办和公安部等领导参与的一个内部研讨会。在会上,相关中国政府官员表示,目前限制“华裔卡”推行的原因十分複杂,但实际上类“华裔卡”部分政策已经在实施了,其政策主要包含三个部分:
第一,在全国范围内,海外华人一旦回到中国,只要有亲戚在,就可以给3年的居留签证,这相当于是一个3年的小华裔卡。该政策在中国都通行,海外华人可以随时向中国公安部致电谘询;第二,在侨乡广东推出了16条相关政策,原籍广东的华人可以给5年的往返居留签证;第三,在北京中关村,只要回来的华人是博士学历,以及其它符合中关村人才标准的华人,就可以拿到中国绿卡,而且除北京外,上海也有类似政策规定。
显然,“华裔卡”政策出台背景是指在中国绿卡的基础上降低门槛,设置更加灵活务实的申请条件,以加大吸引海外人才的力度。王辉耀提到的三点政策其实是对中国新一轮“绿卡”制度改革中,适用于海外华人部分的梳理。
从2015年开始,上海、北京、广州、福建也开始了新一轮“绿卡”制度改革,如北京中关村示范区出入境20条、上海科创中心出入境政策“新十条”、广东自贸区16项出入境措施等。其他省市如天津、辽宁、浙江、湖北等地的自贸区及全面创新改革示范区,也就京、沪、粤试点经验进行推广複製。其中,外籍华人获得专属条款,为其归国创新创业提供了突破性的出入境和永久居留便利。如北京、上海对具有博士学历的外籍华人提供永久居留渠道,广东对广东籍外籍华人提供5年多次出入境签证等。
“听公安部的人讲,现在华人回来,只要有亲戚在国内,就可以到公安部去,自动给3年居留签证。现在的‘华裔卡’政策如果有10年,就可能有20年,以后还会争取,但是现阶段起码有3年居留期,华人华侨多次往返已经没有什麽问题,这是国内很新的政策,海外华人很多不知道。”王辉耀说。
“叫什麽名字没有关係,不管是华裔卡、绿卡,还是签证等,核心都是一样的,只要功能相似,海外华人就可以享受中国的国民待遇。”针对“华裔卡”争议,王辉耀还指出,现在已实施部分类“华裔卡”政策,他希望该政策能不断扩大和普惠。比如说3年时效是不是能够延长到5年,5年往返居留签证可以延长到10年,如果博士能拿,是不是硕士学历的人也能拿等……
类“华裔卡”政策一直在推进
“现有的三种政策算是‘小华裔卡’功能,很多海外华人不知道而已。”王辉耀一再强调,大陆的“华裔卡”政策有一个逐步开放的过程,慢慢就有了海外华人希望的“华裔卡”,以后它的名字可能不叫“华裔卡”,但是功能却是一样的。
源于海外华人对畅通归国途径的强烈需求,海内外对“华裔卡”的关注度一直居高不下。早在2012年,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以及其他136家海外华人团体曾联名呼吁全国人大和政协,把“发放”海外华人身份证”一事纳入了两会议程,并尽快实施。
彼时,受到热议的“华裔卡”不同于中国国籍,该卡的持有者没有中国国籍,没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政治权利,但能够享有普通中国公民所享有的其他权益,如投资、购房、开立银行账户、申请驾照、子女入学等。
2015年11月底,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曾表示,中关村将开展外籍人才管理先行先试,试点展开移民入籍、华裔卡、外籍人员临时身份证等制度。这一消息随即引发媒体关注。
不过,中关村方面很快对上述报导作了进一步阐释。2016年,中关村管委会接受《侨报》採访时强调,尽管“华裔卡”对于华侨华人而言是衆望所归,但该政策仅是中关村向中央提出的一个建议,目前仍在调研阶段,是否可行有待国务院、公安部、外交部等中央机关的批准。
2016年3月的中国“两会”期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接受《侨报》记者採访时也强调,大陆现在没考虑出台“华裔卡”,但已经颁佈多项政策回应外籍华人的诉求,扩大了家庭团聚类的申请长期和永久居留的类型,并且为长期在华工作,在华投资和有突出贡献的外籍高层次人才提供长期和永久居留的更便利条件。
同样是2016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提出了《关于给海外华人签发“外籍华人身份证”的提案》。提案称,面对海外华人持续增加的回国需求,在不涉及“双重国籍”问题下,对海外华人签发“外籍华人身份证”,即是给海外华人发放不具有国籍性质的身份证明,方便其回国交流。
近日,潘庆林接受《侨报》採访时透露,该提案还建议“华裔卡”分三步走:首先,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对此问题广泛徵求海内外意见,进行专题调研和协商;其次,公安部、外交部和国侨办,中国侨联根据情况,联合拟定出更为具体和有针对性的方案和举措;再次,先由国务院颁发有关“外籍华人身份”的条例,再由全国人大起草并通过相关法律。
潘庆林表示,这份提案后来还得到政府部门的批复。目前,政府也推出了相关措施呼应这一提案,比如从2016年开始,北京正式实施的“面向中关村的10套特殊政策”中,专门提及了向外籍华人发放“中国绿卡”。
此外,潘庆林还强调,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针对海外华人的人才战略佈局还要提速。比如签发类“华裔卡”的相关政策,也有国外成功范例。比如,印度把海外印度人视为“不在印度居住的印度人”,给移居海外四代以内、50%以上血统的海外原印籍人士,发放海外印度公民身份证,持证回印度可终生免签,基本享受公民待遇,而印度实施“侨民证”后,海外印度人以各种形式回国效力,效果明显。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index.php?act=view&nid=260533
印度把海外印度人视为“不在印度居住的印度人”,给移居海外四代以内、50%以上血统的海外原印籍人士,发放海外印度公民身份证,持证回印度可终生免签,基本享受公民待遇,而印度实施“侨民证”后,海外印度人以各种形式回国效力,效果明显。
驻马来西亚大使黄惠康在2015年国庆招待会上的致辞
来源: (驻马来西亚使馆供稿) 2015-09-30
(2015年9月28日,吉隆坡万豪酒店)
尊敬的马来西亚工程部长法迪拉阁下,
尊敬的总理对华事务特使黄家定阁下,
尊敬的国际贸易与工业部第二部长黄家泉阁下,
尊敬的妇女、家庭与社会发展部副部长周美芬阁下,
尊敬的财政部副部长蔡智勇阁下,
尊敬的内政部副部长鲁尔阁下,
尊敬的内政部副部长马希尔阁下,
尊敬的陆军司令法迪拉阁下,
尊敬的海军副司令卡马鲁扎曼阁下,
各位来宾,朋友们,
女士们、先生们:
晚上好!
昨天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再过几天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以及海外华人华侨都要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6周年!在此,我要向所有马来西亚的华人华侨送上我最诚挚的节日问候!
俗话说,“亲望亲好”。我们真诚希望生活在马来西亚这片美丽国土上的华人华侨,生活愉快,事业有成,与友族和睦相处。我再次重申,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延续多少代,对于海外的华人华侨,中国永远是你们温馨的娘家!
各位朋友,马来西亚是中国隔海相望、唇齿相依的邻居、伙伴和朋友。俗话说,“邻望邻好”。我们重视与马来西亚的友好合作关系。我们愿意努力促进中马之间的传统友谊深入发展。
中马之间的友谊跨越千年,源远流长。从唐宋的商贸往来到明代的郑和下西洋,从近代的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到南侨机工鲜血凝成的生命线,从印度洋海啸到亚洲金融危机,从汶川大地震到马航MH370失事,中马始终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一位使馆同事告诉我,她的孩子就读于吉隆坡的小学,上的第一堂历史课就是,中国。而普通的中国老百姓第一次走出国门,最想去的地方就是新、马、泰。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也许你惊叹于中马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高度,两国领导人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去年5月布纳吉布总理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9月即在纽约与习近平主席共同出席纽约系列峰会。
或许你对两国经贸合作的程度印象深刻。双边贸易总额超过千亿美元,“两国双园”树立了地区合作的典范。人民币清算行顺利成立,互联互通建设方兴未艾。
我始终认为,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与感情是两国关系的坚固基石。新村村长团访华交流发展的经验,青年“百人团”互访播下友谊的种子。未来我们还将组织华文教师团互访,创建马来西亚中国文化中心,促进教育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鼓励更多的体育与文艺团体互动,促进旅游与人员往来。
曾经有民调显示,在亚洲国家中,马来西亚是对中国好感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达83%以上。我为此引以为豪。作为邻居的我们也许彼此并不陌生,但你是否真的了解中国,理解中国?
我们用了30多年时间,使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13亿多人摆脱了物质短缺,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则还有两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的第一要务,我们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在世界总体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来之不易。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居民储蓄率高,消费潜力巨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在提高,服务业发展空间很大,市场空间和潜力都很大。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动力。
我们刚刚纪念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O周年。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裁军30万。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认识到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真理。我们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设立丝路基金、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目的是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各国一道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有句俗语,叫“六六大顺”,预示着吉祥如意。感谢马来西亚和其他朋友的支持,前不久在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全会上,中国北京携手张家口市获得了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我相信这不仅是中国的盛事,也是亚洲的盛事!我相信北京一定会为各国朋友提供最热情的接待和最棒的美食。欢迎大家2022年到北京来做客!
令人惊喜的还有传递中国人民友谊的使者大熊猫兴兴和靓靓日前成功在国家动物园诞下熊猫宝宝。熊猫宝宝既是两国动物保护合作成果的结晶,更是两国人民友谊的延续与传承,象征着中马友好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让我们再次共同举杯,祝愿中、马两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中马友谊万古长青!
谢谢大家!
驻马来西亚大使黄惠康